跳到主要內容

偶們十八年來,是在等待奇蹟還是創造機運?


偶們十八年來,是在等待奇蹟還是創造機運?
文/魏于嘉 

又到了歲末年終之際,不免俗的來細數2016年無獨有偶幾件大事件:二月波蘭凡歌蒂劇場國際工作坊探索社區劇場的可能;三月與NSO合作將國家音樂廳變成孩子們的玩具天堂的《神奇玩具屋》,2017年也將再度攜手翻滾童年;五月《夜鶯》中文版起飛完成十地巡演;七月捷克桌上紙劇場工作坊回歸最質樸純真的劇場純手工說故事形式;九月《桑可的暑假》是劇團首度嘗試的親近鄉土路線;十一月參與拾念劇集南北管神話音樂劇《蓬萊》戲偶設計製作;年末傾全力而出的「亞太傳統藝術節」打響利澤國際偶戲村在台灣的名聲。這些不論是劇團長期精熟的偶戲演出或是還在摸索嘗試的不同路徑,在事已盡成的現在回看,都隱約指出劇團繼續前進的方向。

 圖:拾念劇集《蓬萊》戲偶為無獨有偶設計製作,榮獲台新藝術獎提名。
 攝影/Michel Cavalca


2017金雞年預報

春節結束後,將是劇團第五年參與利澤老街元宵創意「走尪」遊行211日),來看無獨有偶是怎麼將自己擅長的偶融入傳統節慶,「2017看見奇雞走尪大偶工作坊」也現正報名中,幾年來吸引眾多教育及劇場從業者報名,不論在大偶製作或活動策劃都很有收穫。48日將至嶄新亮麗的台中歌劇院演出美麗的《夜鶯》,四月中再度跟NSO合作「小童心大世界」之〈雨傘象〉,又會給孩子們帶來什麼新鮮好玩的表演?十月底在水源劇場的年度公演《微塵望鄉》,探討台灣不同時期的勞工遷移生命史。金雞年除了在台的演出外,國外演出也不少,五月底將至柏林演出《我是另一個你自己》,七月赴亞維儂《魯拉魯先生的草地》,九月香港《神奇玩具屋》,台灣的偶迷們請多多關注粉絲頁訊息,屆時推薦這幾地的親友,進劇場一同感受無獨有偶的現場魅力。演出多,學習也不能落下,暑期將有國際知名操偶師艾莉絲•泰瑞思•葛夏科(Alice Therese Gottschalk)開設「懸絲偶大師班」,是提供給已有操偶基礎的進階班,八月黃凱臨以面具、默劇、肢體為題的工作坊;十一月自辦穀倉藝術祭,結合駐村藝術家、演出、座談、市集,以偶戲村獨立舉辦模式,將2016亞太傳統藝術節剛點起的偶戲星火繼續燃燒下去。

圖:《魯拉魯先生的草地》繼2016加拿大溫哥華人類學博物館演出後,即將參加2017外亞維儂藝術節演出。攝影/鄭嘉音


過了這坎站又往上一翻

承辦「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16亞太傳統藝術節」是無獨有偶近年的大事件,除了將劇團多年累積的能量一次迸發,證實劇團的能力,也讓長期較為邊緣的偶戲,不論是在學術實務或演出都有專屬的舞台。藝術總監嘉音感概的說:活動能順利成功,得感謝長期以來一直默默支持無獨有偶的夥伴們,承辦亞太傳統藝術節不僅單靠劇團之力,長久以來在不同時期曾合作過的工作夥伴、同好,甚至是親友們,都或大或小的幫助了這次活動進行,同時也樹立起劇團集結多年眾多偶戲力量的里程碑。嘉音想藉此好好對長年來在不被看見的幕後、偶後,不論是對無獨有偶有貢獻的工作夥伴,或是曾在各個面向幫助過無獨有偶的人說聲感謝。

圖:亞太傳統藝術節讓利澤老街變得處處是劇場。
攝影/陳有德

回想以劇團微薄之力承辦國際藝術節的種種困難,層層難關最後都化為正面向上的轉機,更是藉由此番承辦國際藝術節的契機,將利澤國際偶戲村在台灣的名聲深深烙印在各國參與者心中;在台灣利澤國際偶戲村發生的各種偶戲奇遇幻想或是深入研討切磋,除了留在偶戲村及台灣戲劇圈,各國與會者也各自將這些收穫帶回他們國家的偶戲圈,這些傳播與發散使利澤國際偶戲村能真正踏上國際偶戲界在亞洲的重要位置。偶戲圈很小,小在相對人戲(人所表演的戲劇)是處於邊緣的位置,偶戲圈也很大,大在全世界的偶戲人幾乎都互相認識或是朋友的朋友,偶戲國是以不全然倚仗語言的偶在交流的快樂共和國,沒有語言或國家的隔閡,偶戲國的子民可說是遍佈各地幅員遼闊。利澤國際偶戲村過了這坎站往上一翻,就成了偶戲國的亞洲代表。

圖:2016亞太傳統藝術節「國際論壇」,讓處於劇場邊緣位置的偶戲得以被重視與討論。
攝影/張瑞宗


2017年正好也是無獨有偶創團十八年,詢問藝術總監嘉音劇團有沒有十八年慶祝,嘉音笑說,當初從台北搬到利澤,穀倉也沒整理好,連開幕都沒辦過,一路都像是在迷霧中走鋼索,即使心慌也要鎮定走下去,邊走邊做就到今天。在荒野中前進,不正是祖先當初到了擁有富饒土地卻蠻荒的台灣開創的大膽無畏草莽精神嗎?至今多數劇團仍持苦幹實幹精神,即使資源看似較二十年前多元,但整體藝文環境仍屬持續拓荒中狀態;聽嘉音聊著台灣藝文環境還需要建立的使用者付費心態,及如何從小培養美學教育,人們對藝術的精神追求怎樣才能日常等……藝文環境未來如何沒有人知道,流行趨勢也不是標準答案,但苦守劇場十八年目前看來還會繼續撐下去的無獨有偶證實了與其等待奇蹟,不如主動創造機運來得能延續生機。



2017 重要活動預告
2/7-11 【大木偶工作坊】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
4/8     NTT-TIFA《夜鶯》  臺中國家歌劇院
4/15-16NSO永遠的童話--小童心大世界》國家音樂廳
5/26-27《我是另一個你自己》 德國柏林Internationales Kulturcentrum ufaFabrik e.V.劇院
7/10-21 【國際懸絲偶大師班】 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
7/7-30  《魯拉魯先生的草地》法國亞維儂絲品劇院
7/31-8/6 【面具實驗室】 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
9/16-17 《魯拉魯先生的草地》  苗栗EX亞洲藝術節
10/27-29 年度創作《微塵.望鄉》臺北水源劇場
11/1-19  2017穀倉藝術祭】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



HELLO & GOODBYE:大家好,我是魏于嘉,2015-16年間無獨有偶有掛上我名字的文章都是我寫的(廢話),這裡一次跟大家HELLO & GOODBYE。此文是本人為無獨有偶撰稿的最後一篇,無獨有偶外邀撰稿人為劇團每年重要活動撰寫觀察紀錄已行之多年,除了為劇團留下軌跡外,也同時見證了部分台灣戲劇史。我寫過的文章你讀了同意也好(傳到耳裡也只剩好的),不同意也罷(接下來就要換人寫了),有緣再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洪通介紹-彩虹阿伯黃永阜

彩虹爺爺黃永阜還沒把台中干城六村畫成彩虹眷村的四十年前, 台南的鄉下南鯤鯓有一位洪通阿伯已經把他住的紅磚房內外畫得滿滿都是。 當時沒有人叫他「彩虹阿伯」,很多人都說他是「瘋子」。 彩虹爺爺畫的彩虹眷村 因為 1969 年,靠打零工為生的洪通已經五十歲了,卻突然跟太太說要畫畫,讓她去外面辛苦工作,自己關在昏暗的小房間裡做畫家的大頭夢。 也有人說,洪通從小是孤兒,又不識字,掃墓找不到父母的墳,就在路邊的空地擺起三牲祭拜,看起來神經兮兮。 還有,他畫裡的人物有七分像鬼,畫裡的字像是鬼畫符,比火星文還難懂。 他倒是很有自信,把自己的畫掛在廟前辦個展。 直到 1972 年,放在華航飛機上給外國人看的《漢聲雜誌英文版》報導了他的廟口個展, 於是大批媒體開始湧入窮鄉僻壤,瘋瘋癲癲的鄉下阿伯洪通成為媒體人物。 「瘋子」變成了「天才」,鄉下人很疑惑。 城裡人也很疑惑。 1976 年,洪通的個展從南鯤鯓的王爺廟搬進了台北美國新聞處,引爆十萬人潮,人潮裡不乏大人物,有的很讚賞洪通,有的很不屑。 蔣勳認為,洪通是鄉土奇人,但不是藝術天才,洪通的爆紅,「更應該算是商業文明的一種」。 李石樵等一些畫家覺得,洪通是對嚴肅藝術的侮辱。 漢寶德說,洪通把中國《山海經》的古老世界帶到我們面前。 洪通紅了,許多親戚朋友就來吃紅,明搶暗騙他的畫和錢。洪通很不快樂,把自己鎖回房間更深的黑暗裡。 1987 年,鄰居在房裡發現洪通的屍體,晚年他只靠喝蜜豆奶度日。 洪通的兒子洪世保說他父親的一生是:「 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路邊無人問 」。 洪通彩繪的紅磚房,他過世沒多久就被拆了。 2010 年,彩虹眷村也差點被台中市區規劃剷平,臉書發起連署「讓彩虹爺爺畫下去」,台中市政府才把怪手縮回去。 我們來不及為洪通保留一個村落,所以我們決定展開《洪。通。計。畫》, 讓洪通在劇場裡畫下去。 洪通的畫,本圖片由雄獅美術提供。

記憶檔案5-洪鑾聲:「洪通的故事太多,但是說起來又不像故事」

透過南鯤鯓文史解說員李惠敏的熱心幫忙,我們難得見到了洪通的堂弟洪鑾聲老先生。洪老先生與洪通是知交,聽他回憶洪通說過的話,似乎可以聽得到洪通說話的音調,看見洪通說話的表情。彷彿三四十年並未過去,一切歷歷在目。 洪鑾聲  前台南縣北門鄉鄉長  九 十 歲 說到洪通這個人,他的故事太多,但是說起來又不像故事。 當年我們一起做宗族的功德法會,我們稱之為「放赦儀式」,除了超渡祖先,也超渡鄰近的孤魂野鬼; 法會上掛著很多道教的圖像,譬如說一些上刀山下油鍋的地獄圖,洪通看了就說要跟我借回家畫, 結果畫出來跟道教的那些圖完全不同款,他說:「畫同款有什麼意思!」 他的畫裡有神有鬼,也有他的生活,我在想,就是這些道教的圖啟動他畫畫。 他這個人講話也很有意思。 當時《藝術家》雜誌的何政廣先生幫他在台北美國文化中心辦畫展,那可是美國人的屬地喔! 畫展開幕當天,沒有人敢幫洪通的畫標價,最後只好我去標, 我大概一幅標個幾千塊,在當時的畫價來說已經很高了。 忽然,洪通把我拉到旁邊,說這些圖不能賣。 我說為什麼不能賣,圖就是畫來賣的啊? 他居然回說:「如果圖賣出去了,我變做不會畫畫了怎麼辦?」 還有一次,我問他,你畫裡面寫那些字是在寫什麼? 他就一付很得意的樣子回我說,我幹嘛告訴你? 我說,其實你自己也看不懂你在寫什麼對不對? 他就說:「什麼我看不懂!這古人說一字是值千金,不然你一字一千塊給我,我就告訴你。」 唉!要說故事,其實也沒什麼故事,要說沒故事,他的故事又很多。 他這個人,做畫一定是在晚上,畫整晚沒在睡的啦!好像冥冥之中有一種神明的力量在支持他畫圖。 漢寶德說他是「化外的靈手」,我覺得是非常漂亮的描述,因為他畫的就不是人畫的東西啊! 而且他還會起乩。乩童是有他的一套基本教練的,他不懂,就黑白操, 打得全身都是大洞小孔,一個禮拜也好不了。 還有,他會用性器官畫圖,是真正的喔! 有一天他來找我抬槓,因為我做過道士,他覺得我很行,我算是他崇拜的對象,他的知音。 我跟他說有一個畫家很出名,你可能不知道喔,叫畢卡索, 還有一個大書法家叫張旭,寫字寫到抓狂,就拿長頭髮沾墨汁揮毫。 他聽了很不屑地說,那有什麼稀奇? 隔天他抱著整捲棉紙的

方框外的無限—捷克紙偶劇場大師班

方框外的無限 — 捷克紙偶劇場大師班 文/魏于嘉 攝影/張瑞宗 以木條黏接成一座立體長方框架,約略兩個鞋盒疊起來的大小,每個學員最開始拿到的,就是這麼簡單的「劇場」地基。在 7 月 20 ~ 26 日短短七天內,學員們在這方框裡的小劇場,建構起常見的故事場景 — 森林、城市、室內,加上幾個童話的典型角色,如天真清純的少女、邪惡的侵略者、充滿智慧的老人等,從舞台設計到角色人物一手包辦,逐步完成專屬自己的紙偶劇場。最後一天在宜蘭傳藝園區曲藝館舉行的成果演出,學員們環抱紙偶劇場的滿足笑容寫著「我擁有了一座劇場!」 攝影/張瑞宗 童話是故事的原型 來自捷克的馬瑞克•薩科斯泰勒斯基 ( Marek Zákostelecký ) ,是此次紙偶劇場大師班的老師,主要從事舞台設計。翻譯于恩平表示,馬瑞克老師的童年時期,電視還不算普及,捷克的娛樂活動也不多,當時街上仍有紙偶劇場的巡迴演出,很多家庭也都有這麼一座小小的紙偶劇場,作為給孩子的禮物;除了是孩子的玩具外,也在以紙偶劇場搬演童話故事的親子活動中,傳遞教育意義與培養創造力。這次的工作坊便以人人熟悉的「童話」拉開序幕。馬瑞克老師請學員設計四個童話原型角色:無辜的年輕少女、無辜的年老婦女,加上一個青年英雄和一個邪惡的壞蛋。雖是四個很典型的角色,但每位學員創造出的角色形象各有不同,後來老師請學員們將這四個角色套入 《小紅帽》的故事;學員們隨即發現,即使是《小紅帽》這樣典型的故事套路,但角色的微妙不同,就能讓故事產生不一樣的風情,也讓學員對於建構自己獨一無二的紙偶劇場更具信心。 圖:學員們創造屬於自己的童話故事腳色 攝影/鄭嘉音 圖:學員分享自己設計的腳色  攝影/鄭嘉音 專屬自己的劇場 紙偶劇場大師班是無獨有偶歷來工作坊中,較偏向舞台設計的工作坊,篩選學員時以美術設計相關或教育背景優先,每個學員對著自己那座小小的紙偶劇場,皆有匠師級的創造力與專注力;而學員在為舞台描繪華麗細緻的背景時,老師也提醒:舞台上最重要的還是角色,記得別顧此失彼,讓劇場模糊焦點。擔任「小班長」的無獨有偶團員李書樵表示,馬瑞克老師的教導非常踏實有方法,使她能看見、理解劇場慢慢成形的過程,也能練習以導演的總體視角觀看自己的劇場。本身從事平面設計的張毓軒好玩的說,這幾天好像回到以前大學就讀動畫系